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女人最偏爱的十种男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咨询师专栏】抑郁青少年休学好还是坚持上学好?
Original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于德志/文 张进/图
01
休学真的是抑郁青少年想要的生活吗?
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遭遇心理问题冲击时,一个新的问题自然会浮现:究竟是要休学来安心养病,还是坚持继续上学?这个问题,困扰的不仅是孩子,更是众多的家长,甚至包括大量所谓的专业人士。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当然是休学安心养病了,毕竟什么都不如生命本身重要!事实上,我们能见到大量坚持上学的孩子,他们遭遇的,往往不是逐渐向好的状态,而是在努力的坚持中进一步的崩溃。这一清晰的事实,让更多人坚信:休学养病就是正确的选择。
但所有坚信这一观点的人,无论是孩子、父母,或者专业的医生、咨询师,都选择性的忽略了另一个清晰的事实:
相比那些坚持上学却逐渐走向崩溃的孩子,那些选择休学养病的孩子也并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实际上,一年两年甚至多年时间里,他们同样活在虚假的生命状态下。
这个事实,可能会冒犯很多困境中的来访者:休学后我过的很好啊,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你为什么说我过的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心理服务中,我绝不会跟来访者做理智上的辩论,因为这毫无意义,我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每一个来访者,都是活在自己的思维故事之中。而这些思维故事,会在某一刻构建一个“我很好”、“我不错”的自我形象。而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伤害来访者的自我形象,不仅帮不到ta,反而会伤害到ta。
是故,我不会与来访者做概念层面的争论,我只会带他们了解自己日常的生活:
我的生活,是否真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任何东西能控制我!
02
“休学养病,好好休息”是个荒谬的问题
一旦视线有能力摆脱结论的束缚,进入事实的领域,来访者会迅速发现自己生命的现实。比如一个来访者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先后几次住院,几乎每月实施一次自杀行动,哪怕她已经接受了电休克治疗依然无法自控地想要自杀;比如一个来访者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玩游戏,但哪怕在游戏的过程中,她也会被突然涌现的无聊、空虚感觉袭击;比如一个来访者在父母的支持下休学三年,而后带着十足的渴望重返校园,希望拿回自己的生活,但却在短短一天内被击溃,在努力坚持了一周后,终于彻底丧失了进入学校的勇气……
这样的事实,在来访者中比比皆是。
一旦我们清晰的看到了这样一个矛盾的事实——心理困境中,坚持上学可能会崩溃,而选择休学同样会走向崩溃,这两者好像都无法满足来访者想要找回自己生活的渴望——一个新的问题自然会浮现在眼前:为什么我总感觉走投无路,不管怎么选择好像都是错的?决定心理能否康复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我们只能接受灰暗的未来,还是可以做些什么来真的帮到自己?
在心理服务中,我跟很多父母或来访者本人说过转变的契机这一问题。
当这个问题真的浮现在面前时,转变的契机就有机会出现了
:这种疑问,会带来好奇心,这种好奇,会让我们敞开心扉去了解发生了什么,了解心理困境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比如真的是我很糟,我是个废物,什么都做不到?还是我不喜欢学习,讨厌同学,所以我不想回归学校?或者是我遭遇了某些我未曾识别的挑战同时我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的处理这种挑战?
这种对问题本身深入的了解,而非在问题驱动下反复去重复那些自动却被动的反应,会帮助我们顺利走出所有无力、无助、绝望等感受,让我们看到全新的灯塔,给我们呈现真正有效的脱困路径。
当然,这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我们得到有效的支持。
为什么我说“休学养病,好好休息”是个荒谬的命题?原因很简单,这个命题根本未曾理解心理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生理层面的伤口,我们都知道可以借助时间和休息而自然愈合;但心理层面的伤口,与生理层面截然不同,它根源于特定念头和特定体验彼此强化、互为因果的运动过程,也因此,离开了对念头和体验二者有效的处理,它永远不会被终结。在我的书中,我曾经反复阐释过一个生命运作的基本事实:念头与体验最核心的运作特征是它们永无止息、不可控制。或者换句话说:越试图控制它们,它们反而会越失控,带来的伤害也会越大。
03
专注现实,找到痛苦根源
不久前,一个被复学问题深深困住,脑子里不时想地到去死的高一孩子主动找我,她告诉我父母无法支持自己,她特别想努力,想回到学校,但只要一想起回学校这件事,她就会想起以前的经历,然后痛苦万分,这导致她一直无法回到学校,父母也因此责怪她不努力、不坚强。后来,她的状态已经让自己无语:每天会忍不住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解决方案,但这种思考,带来的不是重新前进的生活,而是一次次的自我怀疑、自我贬低,是无法容忍见到同龄人、无法容忍父母提到学习,最终彻底无法走出家门甚至卧室门的绝望。她一遍遍的问我:我究竟该怎么办。
但是,当她真的开始观察自己的思维运作过程,而不是陷入这一过程时,她迅速体验到了自己生命的变化:“一开始我会觉得我很痛苦啊,所以不就是要解决问题,我才能变得不痛苦吗?然后现在当我慢慢理解你说的,不去做这个思想斗争,然后去接纳这种痛苦,这种过程很奇妙,我自己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好像当我不再去想如何解决它之后,反倒这个痛苦的感觉就慢慢的消失了很多……这好像很奇怪吧,我们貌似没有解决这个痛苦的东西,反倒是接纳它,但接纳之后这个痛苦就消失了,就是感觉很奇妙……”
这个孩子呈现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种是不受控制的唤醒“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唤醒与沉浸,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她的痛苦;另一种是观察并停止思维层面的努力,开始专注于现实的生活,这种停止与专注反而让她体验了奇妙的变化。
所以,如果我们不理解心理痛苦真正的根源,不理解它消失的机制,那么休学养病永远是个伪命题:生理层面可以通过身体运动的终止而得以有效的“休息”,
但在心理层面,如果不具备身体体验与大脑思维的觉察和处理能力,我们的“伤口”将永远无法得到“休
息”,
它们能得到的,只会是一次次被反复扒开、被反复检视,然后去回答我们无法自控地无效努力:“伤口长好点没”?
关于青少年休学好还是坚持上学好的问题,今天我用这篇文章做统一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孩子和家长。
■
于德志简介:
心理服务工作者,心理自助书籍《反内耗》《如何走出心里的难》作者,倡导以觉察为核心的个人心理灵活性训练、父母倾听支持训练,致力于帮助家长理解并转变个人自动化反应模式、人际互动模式,以此来支持孩子走出困境。
同作者相关文章:
“越努力,越受伤”:如何避免思维预测带来心理伤害
【反内耗研究】之一:心理康复的三大谎言
【反内耗研究】之二:心理痛苦的核心机制是什么?
【反内耗研究】之三:两种能力,带你远离心理痛苦
倾听训练营(第一阶)
倾听并支持困境中的孩子
讲师:于德志
时间:
1月26日(下周二)
20:00开营
点击图片或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并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